对比港台外贸人,无论从工厂规模、地理位置还是政策扶持等方面来说我们的硬件实力其实并不差,但是你会发现:我们的接单盈利水平却不如人家。差距在哪里?
答案其实很简单——软实力!
因为更依赖外贸经济,所以港台外贸软实力打造的经验要比我们更丰富,而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加深,这些经验也逐渐被揭开了面纱:
业务反应速度快
和香港人接触,很多人会发现:不论是客户还是货代,通常都是我们一封邮件过去,在办公时间的十分钟之内对方一定会回复邮件。甚至如果对事情有疑问,他们会分条列明并要求解答清楚。
而且在十五分钟内,他们就会打电话过来沟通问你是否收到邮件、是否看的明白、是否可以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
港台客户和老外沟通时候,通常会选择客户上班时间联系,即使我们这边是深夜。确保做到及时和客户沟通联系,处理当天的问题。 然后第二天白天继续和我们大陆工厂协调。
★ 小结:速度决定一切,10分钟内见结果。
语言能力强,善于沟通
港台地区的客户虽然普通话和英文可能不太标准。但这并不妨碍建立有效的沟通。只要生意有问题,除了必要的电子邮件跟进之外,电话沟通是他们的杀手锏。

电话可以听出人的性格和感情方便分析客户心理、拉近距离。他们和我们大陆工厂沟通时会尽量讲普通话,只要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他们不怕说的不好听。
他们和老外联系的时候只要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他们都尽量用电话和客户沟通,语法不对不要紧,关键是老外能理解,听得明白,能解决老外的疑问,甚至和老外吵架也是家常便饭,吵完了单子也下来了。
★ 说到这儿,要提到一个问题:我们大陆的外贸业务还没有树立自我投资观念。

例如用skype打网络电话非常便宜,打西欧各国和美国通常在3-5毛人民币每分钟。 假设每月你投资在国际电话的费用为5欧元,一年仅仅60欧元。一年之内只要开发出一个客户,就赚回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而同样近年来的 WhatsApp 在HK,在海外,尤其欧洲美洲的覆盖率高的惊人。我们周围都是微信,微信,微信,误以为微信占领全世界了。跳出来一看,原来微信就是为中国私人定制, 要占领世界的居然是WhatsApp。
通过下面这张数据图,我们就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人使用哪个即时通讯APP最多:
Jana Mobile 的调查报告数据: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得知 除中国以外的国家,使用 WhatsApp 的频率有多高。
那么对于中国外贸业务的现状是什么呢?大陆的业务员现在开发客户和与客户联络的时候多数还是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有的开发信发了很多都没有回复,搞得心情很郁闷。
有的业务员和客户前期邮件联络的挺好,中途卡住了,客户不回邮件他就干着急,干等。要么是老板不开通电信的国际长途,打不了国际电话,要么即使安装了 WhatsApp 就是怕自己口语不好开不了口或英语水平低不敢于沟通。业务就这样停滞了,很可惜。

★ 有没有解决办法?有。对于怕口语不好的朋友,事先想好你要问的问题,要说的话,然后写在纸上多读几次,熟悉了就不会心跳了,打电话时候也可以照着写好的内容念。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客户每天收的邮件不计其数,看一封邮件的时间不会超过5秒钟,一走神就会忽略了你的邮件,电话跟进能在客户心里强化你的邮件的重要性,强化你的公司的重要性,他对你的关注度自然会提升。
▲ 小结:有效沟通创造无限价值。
更加精于成本计算
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和语言优势,港台方面和我们做生意相对容易谈,他们能比较容易拿到多家工厂的报价然后经常货比三家,拿不同厂家的价格来互相压价,知己不知彼已经输了一半。
我们大陆业务员,除了自己工厂的价格能了解一部分外,有多少能随时了解到竞争厂家的价格呢?香港台湾人手上有7-8个厂家的报价,和大陆的厂家谈心里自然有底。
港台外贸人不一定选价额最低的,但肯定会选一个合适的。他们会从报价专业性、业务员反应速度、样品质量、工厂规模、生产流程、模具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为他们的客户选一个合适的工厂。
▲ 小结:精打细算价比三家。
对客户十分敬业
香港、台湾贸易商他们没有我们大陆厂家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他们唯有靠优质的服务,保质保量的给他们的客户提供货物抢到订单。
香港客户验厂通常都要经过三次才放心,生产过程中还派检测公司过来进行检测,生产完毕后再请SGS进行出货前检测。
他们请专业检测公司都是要自己花钱的,虽然他们能自己派自己公司的人来检测产品,但是他们觉得专业的事情就得要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这样的检测报告拿到客户手里也有比较合理的交代。
第一次验厂 通常会派在国内请的QC去工厂查看,并做验厂评价报告,这个第一份报告将淘汰一部分不合格厂家。
第二次验厂 会派他们香港或台湾的自己人过来验厂,以确认第一次验厂的结果的真实性,这次验厂若是通过,基本上就确定了下单工厂,并可以确认进行定金付款生产。
第三次验厂 就是生产中和生产完毕后请SGS等专业公司进行最后把关验货,若是通过,他们就会同意发货,并安排支付尾款等事宜。
▲ 小结:小心使得万年船,严格控制风险。
市场感觉极敏锐
由于互联网在大陆的普及推广,大陆外贸业务员从网络上开发客户的技术和方法并不比香港台湾的相差多少,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极快外贸技巧几乎是随处可学的。技巧都差不多就看谁的腿上功夫和内功厉害了。
1. 对于海内外专业性行业展会态度上的对比:
香港台湾公司:以电子通信行业中欧洲德国CeBIT、中东迪拜GITEX展、东亚香港电子展、台湾COMPUTEX、南美Argentina Electronic Show为例,只要有条件,每年一定轮流参加,至少连续三年参展。
老板亲自出征并带1-2个资深业务员,老板懂英文,深知行业特点,老板领头,三人团队能和客户良好谈判沟通。
★ 港台老板对于展会的态度:展会是展示公司实力的平台,是和客户尽快建立业务关系的最好渠道,是收集市场最新第一手资料的最好办法。
连续三次亏本不要紧,混个脸熟,混出名声,别人都不来了,只剩我来就能赢得第四次翻本机会,特别是对于欧洲客户,不参展三次他们不敢和你做大单。
★ 大陆公司:只要是重要的本行业展会,欧洲、北美、亚洲,在业务员的强烈要求下可能会考虑参展,且可能会选择一个地区,但参展一次要是不能收回这次参展的成本,下次就不去了。
老板也会亲自出征,并带老板娘(或小蜜)和一个骨干业务员,老板不懂英文,老板娘多数也不懂,全靠骨干业务员和客户沟通,老板做配合。
★ 大陆公司老板对于展会的态度:最好参展一次就能十倍赚回参展费用,参展亏本就没有下次,还会责备业务员没有选好展会。
2. 对于大陆厂家信息掌控力对比:
★ 香港台湾公司:通过网络收集厂家信息,并先期用电子邮件等和厂家建立初步联系,加深了解后,定期派出业务员或经理级人物到大陆各工业区收集行业内工厂信息和价格。
港台客户收集价格和工厂资料后,不论面对老外的压价,还是自己对大陆厂家压价,谈判就游刃有余。
★ 大陆公司:通过B2B平台收集厂家信息,但是国内公司对于同行工厂的业务人员都是防的厉害,业务人员要掌控竞争对手的信息难度比较大。
因此大陆公司应对客户的压价往往感受极大的压力和无力还击。特别是面对港台公司压价更是如此。

★ 香港台湾公司:只要是能做的认证,只要是他们行业内经营的产品,客户要有的专业认证证书几乎做有。港台公司的理念是我可以花十万块先搞认证,我接单就没有门槛,我只要赚够一票,一个认证的投资就赚回来,争取把客户转换为长期客户,不断翻单。
★ 国内公司:国内中小企业对欧美认证的态度通常是,先让业务员和客户谈,说认证正在申请中,等客户下单了再做认证;或者干脆不做,直接提供样品给客户检测,让业务员说明是符合客户国家要求的;甚至弄个假的忽悠客户把单子接下来再说。
对待生产和交货的态度
出货方面,香港台湾公司按确认样品验货,确保大货和样板一致,确保交货到客户手里的是优质合格的产品。
全力以赴保证按时交货,无法按时赶上普通船的船期,就安排专线快船送货,十分紧急就空运。宁可亏本也要保证按时交货到客户手里,争取客户翻单。
大陆公司:尽量按样品交货,尽量减少不良品,确保交货到客户手里的是合格产品。尽量准时交货,若不准时就找理由能拖就拖,延期定快船的费用在港台客户的多次要求下会分摊一部分。
对于付款方式
香港台湾公司:对国外公司的付款方式:通常采取让客户100%付款的方式。对于国外大公司,采取100%见票即付信用证。
港台公司给国内工厂的付款方式:通常只给15%-20%的定金,发货后见提单付款或交货后30天付款。
大陆公司: 尽量让客户支付尽可能多比例的定金,希望客户T/T 100% 付款,通常可以接受30%定金,出货前付清余款或发货后见提单付清余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