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方法框架:
“单词,阅读,听”(三者需要同时进行)
任何一种语言,无非就是单词的组合。
只要你认识一句话里所有的单词,
即便你不懂任何语法,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随着你不断阅读积累,
你逐渐掌握这个语言的思维方式,
你开始能把一些语言里
微妙的东西也都理解了。
然后当你继续不断地使用这个语言,
你不但阅读速度
会逐渐增加,而且也能完全听懂,
因为“听”无非就是用耳朵“阅读”
其实学习语言的过程
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可以用三点来总结
以上的这个语言学习框架:
(1)学习单词和语法,
(2)通过大量阅读来锻炼英语思维,
(3)通过大量的听来提高你对英语的反应能力。
总结成五个字,
就是:“单词,阅读,听”。
但请你务必注意一点:这三点必须同时进行。
而中国学生之所以
英语水平一直上不去,
真正原因在于:
我们一直把学习重点
放在“单词”,
而严重忽略了“阅读”和“听”。
以下我会逐一解释。
问题#1:为什么你学习英语到了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因为你只会“背单词”)
很大程度上,
这是中国的英语应试文化造成的。
不论是高考,还是四六级,
甚至托福雅思,只要单词量OK,
聪明的中国人总能通过各种
应试技巧拿到高分。
因此,最流行的英语学习APP
(百词斩,扇贝单词等)
都是以“词汇”作为其服务重点。
就连各种教“写作”的英语培训班,
说白了教学重点也还是“词汇”
(如:老师会教你如何用 gigantic、
humongous 来表达large,
让你的作文突显“高大上”。)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很乐于相信:
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就是
要增加词汇量,
而“背单词”也满足了
中国人的学习习惯
我们从小受教育,
文科也好理科也好,
不就强调一个“背”字嘛。
而且背单词其实非常简单
你背多少单词跟你花时间的多少
是成正比的,
只要“努力”就能看到成果,对吗?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话,
那么我告诉你:你被洗脑了。
问题#2:为什么在国外生活的人学英语比你好?(因为他们不会去背单词)
为什么国外的人学习语言更快?
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因为他们有语言环境!
这句话本身没错,
但非常少的人可以
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
到底是语言环境的哪部分
让你学会一门语言?
如果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即便你不生活在英语环境里,
你仍可以“零成本”地
去复制这种环境来学会英语。
就像我,从未在英语环境长期生活过,
仍然可以流利掌握英语。
我们绝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人
都有过“背单词”的经历
就说我本人,上中学的时候,
英语课本的最后几页
就是课文出现的所有单词的清单,
所以晚自习的时候就自己
一个个不断地读和默写。
希望可以尽快度过语言关。
我相信我的感受跟大家是一样的:
首先是大量的生词让我觉得
“这遥远的路啥时候才能到头啊”,
其次就是“我记这个词记得这么辛苦,
啥时候才能用到哇?”
自从有了“百词斩”这类的
卖萌记单词APP,
记单词变得相对没那么难受了
但使用这种APP仍然
很难让你的英语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
因为这种APP的存在
本质上还是“记单词”,
而且并没有
真正解决“背完之后记不住”
这个老大难题。
你是否打心眼里觉得,
背单词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
但是你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我想告诉你的是:科学地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遵循“自然法则”。
既然我们都能学会说中文
(而且我们从来不会去背中文单词),
我们是否可以
把我们学习中文的方式
用到英语学习上面?
我认为答案是完全肯定的。
现在就给你举一个小小的例子,
看对你是否有启发。
请你立刻操作一下:
把你的微信界面语言调成英语,
点击右下角的“我”=> 设置 => 通用 => 多语言 => English。
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了,
那么我鼓励你再往前走几步:
1,把你整个手机的语言换成英语
(之后你手机里有些APP也会变成英语界面);
2,把你所有的其他电子设备
包括家里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
甚至常用的MS Office 软件界面
全部换成英语。
为什么国外的人不需要记单词,
学习语言却比你快?
当你按照我说的去做,
过几天你就明白了。
语言是源自生活的,
需要被使用的单词才值得去学。
在国外生活的人之所以能学会英语,
就是因为他们整天的生活
就像你用英文玩微信一样,
在语言环境里带着疑问去学,
绝对不会像我们那样去刷APP
背一连串互相之间
没有逻辑关系的单词。
当你把微信界面换成英语,
你很快会感受到的是:
原来背单词可以这么不费劲。
譬如说:
[chuckle]、[grimace]、和 [whimper]
都是我们常见的微信表情,
但你知道都是什么意思吗?
(我这里就不告诉你是什么。
你把微信调成英语后,
你发现你不需要刻意去记,
过几天就自然学会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
把微信换成英语后,
对一般的使用当然没有影响,
但如果我偶尔需要到“设置”
(相对不熟悉的功能)
里边去调个什么东西,
碰到不认识的词怎么办?
很简单,猜呗;
实在猜不出来的话,
查呗(建议下载“有道翻译”APP)。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
要猜或者查那多费劲啊,
我直接记单词不更省事儿嘛?
但你很快会发现,
通过“带着疑问而学会”的单词,
你想忘都忘不了,
比你专门去记单词效率高多了。
英语学习者们经常会被这种观念误导:
背单词是非常重要的,
你单词量不够怎么阅读呢?
于是我们决定把大量时间
花在“背单词”上面。
虽然“背单词”本身
需要需要非常大的努力,
但某种程度上来讲,
我认为这是一种逃避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背单词”
这种简单学习方法的真正原因,
是害怕“读不懂”的那种不确定的感觉。
人的天性是厌恶不确定性的
类似于当你面试完一份
你很想要的工作,
等待录取结果时候
会有一种很强的焦虑感。
所以我们绝大部分人
学英语的时候都会犯这样一个
(完全可以被理解的)错误,
就是:每学一个单词或一句话,
我们都想立刻知道中文翻译是什么。
因为我们讨厌阅读英文时
遇到不懂的单词的不确定感觉,
所以我们认为解决方法就是:
我把所有的单词都记住,
看你如何难得到我?!
虽然“背单词”学习效率低下,
但由于“背诵”这个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
只有很少的人会停下来
去考虑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甚至把新东方的俞敏洪
“曾经背下整本朗文字典”作为美谈,
老俞本人也到处发表励志演说,
让大家“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
新东方的各种“拆词法”、“联想法”
也成为业内所推崇的学习方法。
但是请允许我说一句:
这种方法完全错误。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俞敏洪本人
(以及千千万万通过
这种方式学会英语的人)走过的路,
不代表是最正确的路。
或许在20多年前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
新东方的学习方法是
经过时间考验后证明最好的方法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正确学习方法是恰好相反:
你要先阅读,再学习单词。
如果你已经试过刚刚我让你去做的方法
把微信调成英文界面。
过几天后,
我相信你会完全同意,
这种学习方法
比单独记单词的方法要有效多了。
但接下来你可能会觉得:
OK,我微信是调成英语了,
甚至我家所有的电子设备
都调成英语了。
但就算我把这里所有的英语都学完了,
那也远远不够啊。
你说得对,
所以我的回答就是:
你要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
把微信调成英文界面
是为自己创造语言环境的一种方式。
其实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
无非就是两点:“阅读”和“听”,
而当你看微信界面里的英语时,
那就是“阅读”。
如果你觉得“阅读微信英语”
是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话,
那么你现在就应该开始
进行大量的阅读。
大家可能会觉得
“我词汇量不够,怎么阅读呢”,
我的回答跟刚刚是一样的:
很简单,猜呗;
实在猜不出来的话,查呗。
#1 正确的语言学习理念应该是 “农村包围城市”
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学习理念。
先跟大家侃一侃党史
在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之前,
中国共产党的一位
实际领导人名叫李立三。
1930年,国民党派系之间
爆发了“中原大战”,
李立三主张趁国民党内斗期间,
出兵占领大城市。
随后红军成功地攻下了
湖南省省会长沙,
震惊中外。
然而两个星期不到,
国民党兵临城下,
红军立即被迫撤出长沙,
“立三路线”随即宣告破产......
“农村包围城市”的语言学习理念就是:
放弃“攻关”,
以最小单位时间,
让学习效果效率达到最大。
而传统英语教育理念
觉得部分都是以“攻关”为主:
比如说,很多英语学习者经常
会给自己定下
“1个星期内背X个单词”这样的目标。
但是你发现,
如果单词背完之后你不用,
没过几天就都忘了
(就像当年红军守不住长沙城一样)。
其实学习单词的目的,
不就为了阅读嘛?
既然阅读就是使用单词最好的方式,
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路,
通过直接阅读而学习单词呢?
就像我刚刚说的:
我们应该以我们自己学习中文的方式
去学习英语。
你会发现,
你的中文单词之所以
能学快记得牢,
是因为你所有的单词
都是通过使用而学会的,
没有任何一个是靠单独背的。
通过直接阅读,
从中学习单词。
这种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但由于这种学习方法短期内
看不到明显效果
(就像“农村包围城市”一样),
被大部分人忽略了。
#2 学习英语靠的是“阅读”,不是“背诵”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
学习英语要培养语感要靠“背诵”
其实没什么逻辑原因,
就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都这么认为,
而且确实很多人的英语
就是这么学会的。
但我想说:如果你能把
《新概念英语》都背下来了,
固然比你没有背下来的时候的
英语水平要高
但凡事都有时间成本:
你的这种方法是否是最有效果的?
其实学习语言需要的是阅读,
而不是背诵
(而我们错误地拿了“背诵”来代替“阅读”)。
但如果你选择不背诵的学习方法,
你就得:立刻开始阅读。
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单词量不够
和底气不足,
这个还是源于我之前所讲的:
是因为你害怕“读不懂”的
那种不确定的感觉。
而这恰恰就是人的天性之一:怂
请你务必认清一点:
语言并不存在所谓的“难”和“易”,
只有你“会”和“不会”。
只要你读一篇文章,
碰到不懂的单词
不懂就查呗,
慢点就慢点咯。
比如说,
很高大上的constitution(宪法)
这个词并没有比apple要难,
只是你学过apple这个词而已。
中国的教育模式强调“打基础”,
并把这个概念非常不合适地
在语言教学上应用 ,
人为地对语言进行了
并不存在的“难”和“易”的区分。
谁说学“过去式”之前一定要学“现在式”?
如果我知道怎么用“I went”,
但是我不知道“I go”,
那又怎么样?
我就想说“我去了”这个意思,
我直接学怎么说“I went”,
有什么问题吗?
小孩儿之所以学语言学得快,
就是因为没有受这种强调
“打基础”的条条框框的限制。
既然你的目标是最终掌握英语,
那么你为什么不去尝试
去读BBC的英语新闻稿?
大不了花点时间把单词查一下呗
(而且这样学习单词更有效率)。
谁说你只有掌握了
所谓的“基础语法”和“足够单词量”,
才能读BBC的文章?
对于只盯得分数的人来说,
他们不会有这样的勇气,
因为这对他们提高分数没有直接帮助。
马云讲过:你要看得远,才能走得远。
既然你选择了学习英语,
那就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哪怕短期内不能拿来装逼。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
很多中国人在国内学英语没效果,
但出国留学后就好了
不是因为国外的空气里
都充满着英语气息,
而是因为他们被逼着做他们
在国内一直逃避的事情
就是阅读
(还有“听” – 这个之后讲)。
因此,即便你暂时没有条件出国,
如果你有勇气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
你学到的英语不会比
国外留学的人差多少。
#3 练习英语阅读时应该“不求甚解”
你可能会说:
“我单词都查出来了,
但我不熟悉英语思维,
还是看不懂啊。”
那我要再次挑战你的固有思维:
谁说你进行英语阅读时
一定要完全读懂?
传统的英语学习的模式是
“阅读时把一篇文章读透,
把所有不懂的单词、
语句标出来,
彻底理解后,不断复习”
这就是典型的低效率“攻关”式的学习。
正确的方法应该像陶渊明推崇的
“不求甚解”
而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英语思维。
大家会发现,
同样都是会说英语的人
“海归”说中文的时候经常
会夹杂着英文,
而“土鳖”则比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是因为“海归”的英语
更接近英语思维,
英文里有大量的词或者表达方式,
中文里是找不到
意思完全一样的。
在国外生活的人之所以
能学会地道英语,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他们的英语词汇、
表达方式是通过“不求甚解”学会的,
而不像国内学英语的那样总是强调互相翻译。
我在网上看过一位
新东方名师的写作视频课。
这位老师在点评一篇英语作文时,
总会为每一句英文
找一个中文翻译来解释。
如果是 economy(经济)
这样的意思不含糊的词倒也罢了,
但有大量英语词的意思非常微妙,
中文是无法直接翻译的。
譬如说 luminous sentence 这个词组,
这位老师的首先给出的中文翻译
是“清晰的句子”。
然后他按照典型的新东方“拆词法”,
解释 luminous 这个词
因为“lum-”这个词根
有“明亮”的意思,
所以 luminous 就有“清晰”的意思
如果你对英语不熟悉,
你会觉得讲得挺有道理的。
但我当时看到的感觉是:
晕,这完全错误,好不好?
“lum-”的确是“明亮”的意思,
而英文 luminous 最主要的意思
是“光明的”或者是“启蒙的”,
跟“清晰的”相去甚远。
(在启蒙时代的欧洲,
有一个秘密组织就叫做 “illuminati”,
中文就译作“光明会”
读过《达芬奇密码》的朋友们
对此不会陌生。)
而这位老师把它翻译成“清晰的句子”,
是为了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因为“光明的句子”这个
听起来的确有点怪。
但我要告诉大家:
英语不是为中文服务的!
为什么中国学生写作文,
老外怎么看觉得怎么别扭
就是因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充满这种
以中文为中心的“伪英语”。
一般中国学生在不熟悉英语的情况下,
一般会以老师给出的中文翻译
去理解英语,
以后想表达“清晰的”,
就会想起使用 luminous
这个并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我还看过另一位新东方名师的
网络视频,
教大家怎么用英语说“嘚瑟”,“
吃饱了撑着”......
且不说英语里边根本
没有意思完全一样的词,
通过您这样的以“中文为本”
的英语教育,
学生们能不说中式英语吗?
大家如果要掌握英语思维,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阅读”
这又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
“自学”才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这个东西必须你自己去做,
任何老师都教不了。
你只有大胆地走出“阅读”这一步,
你才有可能真正学会英语,
而不是通过“背单词”这种方法
来逃避开始阅读。
或许在20年前,因为动不动
就翻查字典很费时间,
先地毯式地把单词都扫一遍再去读
或许会更有效率。
但自从有了“有道翻译”,
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4 单词的发音跟拼写对阅读来说并不重要
当你开始阅读时你会发现一个新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好歹会教
我们如何对每个单词发音,
但我自学不知道英语怎么发音怎么办?”
对于这个,我通过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你可以通过“有道翻译”来
学会单词的发音
我知道你会说:但这太麻烦了!
所以我的第二点就是:
谁说你阅读文章必须知道如何发音的?
就拿我们中文来举个例子:
当你看书的时候,
很明显你不会像小学生朗读课文
那样读出来。
但虽然你没有“读”出口,
你是否要在心里念一遍,
你才能把这段文字看懂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
你发现并不会。
对于我们习惯了书面语言的人来说,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
并不会把文字换成音频才能理解意思
不信你读一下以下这句话。
当你阅读的时候,
你的最终目的是理解背后的意思,
而不是对每个字进行清晰的发音,
因此你的大脑这只会
对文字进行“模糊处理”。
同样的,当你在读英语文章的时候,
你并不需要知道这个词怎么发音
你只需要认得这个词就行。
而且我这里要再多加一句:
你不仅不需要知道
这个词怎么发音,
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它怎么拼写
因为还是那一句:
只要你认得这个词就行。
我知道这又是一个跟传统英语学习模式
完全相反的理念,请听我解释。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自从有了电脑之后,
你经常会提笔忘字?
(你还能手写出“炸jiang面”
的“jiang” 字吗?)
我想说明的是:
你虽然不知道如何写一个字,
但这并不妨碍你的阅读。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认出繁体字,
但是要写却写不出来。
中文如此,英语也一样。
当你在阅读的时候,
你真正在练习的是英语思维,
而不是学习这个单词怎么拼写。
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是:以单词为主,
老师会让学生通过抄写的方式来反复练习,
直到拼写无误,再进行阅读。
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枯燥、
低效的学习方法,
而且大大地摧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因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恰恰相反:
通过大量的阅读,
让学生在不同场合见过同一个单词,
然后等学生对这个单词熟悉了,
正确的拼写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所有的理念,
就是我所说的“农村包围城市”
的学习理念。
我们不需要通过各种“攻关”
(包括背单词、课文、语法)
来证明自己在学习英语,
因为那只会给你一个“我会说英语”的错觉。
而当你把时间都花在做大量阅读的时候,
你可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
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但坚持几个月之后你会发现:
你开始慢慢掌握英语思维,
能看懂的内容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大;
而且很多的单词
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碰到,
很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
这才是长远来讲更有效的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