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03】通过自学掌握流利英语的具体方法(2)

 Daniel   2019-02-02 15:58   897 人阅读  0 条评论


#1 如果你不想“背单词”,那么你必须进行大量阅读


有朋友问我,

“按照你的方法去做了,

去阅读英语文章,

不懂的词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查了,

但整篇文章读完之后,

发现刚刚查过的单词又忘了。

是不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对?” 

我的回答是:

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以下我先给大家做一个比喻。

我们在生物课上都学过“双眼效应”

你需要同时用两只眼睛看,

你才会看到一个立体的东西,

否则你只会看到一个平面。

换句话说,

你越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看同一个事物,

你对它的认识就越是全面、深刻。

再打个比方,

如果你可以绕着

某个物件拍多张照片

(就相当于有多双眼睛),

那么你就可以生成一个

更全面的360度立体影像。

你之所以在阅读时碰到一个

新的单词后记不住,

原因跟你在刷APP背单词时

记不住是一样的

虽然“背单词APP”里对

每个单词提供了生动的例句,

比你去记单个单词有效,

但大部分人仍然做不到“过目不忘”。

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通过重复

读这个单词或例句来加深记忆,

而是通过大量阅读

让自己有机会与这个单词重逢。

因此,当你通过阅读学到

一个新的单词后,

不必刻意把它记住

请相信我

你大脑的潜意识在工作,

你的明意识没有印象而已;

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

在不同地方碰到这个单词的时候,

你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到时候你不用再查字典,

就会突然悟出这个词的意思,

而这时候你再也忘不了这个单词了。


#2 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是:阅读时不查单词


学习英语的方法成百上千,

几乎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说“有效果”,

但根据你所在学习阶段的不同,

最有效率的只有一个

如果你能像俞敏洪

那样把整本朗文字典背下来,

我不敢说这样做没有效果,

但我绝对敢说这是没有效率的方法

(不论你在哪个学习阶段)!

如果你已有一定的基础,

我想跟你分享一个与俞敏洪

“把所有单词都记住”

完全相反的方法,

就是“阅读时不查单词”

大家回想一下,

你小时候刚开始看书的时候,

遇到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处理的?

我相信没有人会不断地去查字典。

反正我本人是这样:

首先尝试去猜生字是什么意思,

猜不出来就跳过

有时候读到后面,

结合故事情景就会突然悟到

“哦,原来这个字是这个意思”。

其实很多的汉字

我们就是这么学会的。

可以这么说:即便你语文只学到

小学三年级

(我印象中那个时候

我已经开始摆脱拼音了),

只要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你这辈子看书就再也不需要

查字典了。

因为你只要不断阅读,

最终都能悟出所有不认识的汉字的意思。

汉字如此,英语亦然。

当你把查字典的时间省了,

你就可以加大

每个时间单位的英语摄入量

顺便这里解释一下:

为什么我坚信只要大人掌握方法,

学习外语会比小孩快

就是因为小孩只能听,

但大人可以通过“阅读”来

加快语言的摄入量。

所谓语言环境,

就是你的大脑被这个语言

刺激时间的长短

为什么有一些出国留学的

中国人英语还是学不好,

说白了就是因为

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够

(一般课外都避免接触英语)。

不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

阅读英语的体验都是一样的。

因此即便你暂时没有机会出国,

只要你有勇气去阅读,

你的英语会比那些出了国

但避免阅读的人要学得好。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有一定基础,

而且野心比较大的同学们较合适

因为这是真正的“放长线,钓大鱼”。

因为如果你决定

“阅读时不查单词”,

你要进行比一般人更大量的阅读,

这样你才有机会与这些生词重逢

并真正学会掌握


#3 最终决定你英文水平的是你的中文基础及文化修养


我这里要提一点你可能没想到的建议:

你要大量阅读的不仅是英文,

还应该包括中文。

我们要清楚认识一点:

避免使用中文并不会

使你的英文提高,

相反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中文

来加快我们学习外语的进程。

譬如说,

当你用英文读美国政治新闻

你不妨先用中文先了解一下时事背景,

这样你读英文的时候,

才能更容易地猜出文章的意思。

语言是源自生活的

当你把微信的界面调成英语,

你很快会学会新的英语单词,

是因为你对微信的功能熟悉 

因此,你越是在中文世界里见多识广,

你学习英语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关于如何挑选阅读的材料,

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刚开始阅读时,

挑选自己熟悉的话题

(原因就是我以上说的)。

第二,尽量阅读贴近英语世界的话题

中国的英语教育

很多时候似乎是

“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

我印象中的初中英语课本

都是“你吃饭了吗?我吃了”

这类的白痴对话。

我也翻了一下高中的英语课本,

顿时觉得高中英语老师们

太不容易了

课文内容涉及的

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

难怪学生们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

学习英语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不顺便学习一下

美国的历史?

《圣经》的英语非常通俗易懂,

这个在西方文化地位相当于

四书五经的经典,

为什么我们对其了解少之又少?

英国为什么还保留着皇室?

肯尼迪总统为什么被刺杀?

“猫王”为什么风靡全球?

嬉皮士文化跟越南战争、

毒品、性解放都有什么关系?...

有太多太多的非常有趣的话题,

都非常值得我们

学习英语时多去阅读了解。

这样不仅使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

学到的各种文化知识

更会给你带来宝贵的人生启发

多年的填鸭式应试教育,

把中国学生们培养成只会背诵、

不会思考的 “白痴”。

而众多英语达人们

为了迎合网络文化的口味,

实际上让英语学习沦为以

“娱乐为主、英语为辅”。

我所能看到微信上大部分的所谓

“英语学习”内容主题

都是以吸引眼球

(卖萌搞笑、明星八卦)为主,

表面上好像是让你在“快乐中学习”,

但我告诉各位:那就是一层糖衣。

很多人都觉得:

到新东方上课感觉是去听相声的。

我理解新东方的存在有它的合理之处

但它存在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大家英语,

而是教大家如何拿高分。

但专门学习、

练习各种应试技巧,

不单只长远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是枯燥的

因此老师们就被逼着学会编笑话,

让大家感觉这个过程

没那么痛苦;

长期以往让广大的同学们

以为学习英语就是应该如此。

虽然我理解“考试得应付”,

但我认为新东方作为行业老大,

本应带头引导学生建立

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而不是一味迎合应试需求,

才是一家尽其社会责任的企业。

为什么那么多同学

本来对英语感兴趣的,

但发现学来学去学不好,

甚至到最后只剩厌恶了

就是我们错误地把“应试”

当做“学习”了

真正的语言学习就像

一场西天取经之路,

路途虽遥远艰苦,

但你不会觉得痛苦

因为有太多的惊喜等你去发现了。

就像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读懂了冒险小说“金银岛”;

学会了各种各样武器的名称,

聆听有声故事侦探类小说

“火车上的陌生人”,

从发生命案一直到最后抓住凶手。

而当我不断取得阶段性进步时

(如:惊喜地发现突然听懂某段新闻了),

那种喜悦的感觉更是难以言语的。


 #4 外语学习的“网络效应”及应有的务实态度


语言的学习跟社交平台

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具有“网络效应”。

比方说:

当微信积累到全国100万个用户,

就注定会达到1亿个用户;

但在达到100万用户之前,

微信随时都有可能死掉。

这跟你学习英语是一样的,

很多人考完四六级之后,

几年不接触英语就全忘了

因为你还没跨过“100万用户”这道坎儿。

但其实你只要跨过这道门槛,

你不需要刻意去学,

你的英语都会“自然增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我的语言自学框架的

三大元素是 “单词,阅读,听”, 

并不包括 “听说读写” 里的 

“说” 和 “写” 。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

你的英语流利程度达到

足以参加辩论比赛的水平,

那么“多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并不反对多说会让你的英语提高,

但我关心的问题是

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有时间成本,

“说”跟其他的学习方法相比,

是否是最有效率的

首先我们得清楚认识

我们为什么学英语,

从而决定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其实对于我们绝大部分

在国内生活的人来说,

我们的英语并不需要达到

老美那样的口语水平

这并不是我们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而是一种务实的学习态度。

(要成为翻译官,你要上高翻院。

但如果你只想学会流利外语,

你完全可以靠自学)


#5 不必追求所谓“纯正地道的英语”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我自学英语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

丰富自己的人生

至于流利水平,

达到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上

运用就够了。

就像很多驻华外资企业的老外高管,

他们的普通话发音也不一定标准,

也不懂太多的成语,

但并不阻碍学会中文

能给他们带来的事业机会

以及人生乐趣。

因此我给大家分享的

这套学习方法的目标也很明确:

我希望帮助大家在

最短时间内达到 “听懂BBC英语新闻”

 这个水平,而不是让你成为BBC新闻记者。

而为了基本听懂英语新闻,

“说” 和 “写” 是不必要的

但如果你已经到达这一水平了,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花

更多时间在 “说” 和 “写” 上面了。

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

普遍向往可以操一口

“纯正地道的英语”,因此催生了

很多以“地道英语”

为卖点的口语课,

以及一批拥有“纯正口音”的

网红级英语老师。

但我告诉大家:

真正决定你英语口语水平的,

不是你懂多少“地道表达方式”,

更不是“纯正口音”,

而是你是否真正掌握英语思维

“纯正地道的口语”

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功底上的。

即便这个老师确实很牛,

他也不可能真正教会你

“纯正地道的英语”

(即便他很愿意这样做)。

因为你必须自己去进行

大量“阅读”和“听”,

才能最终练就这种真功夫

老师真正应该做的,

是在你自学过程中为你指点以及鼓励,

而不是让你坐在课堂上听他讲。

为了再次避免你误会,

请让我最后再重申一次

“说”本身不是错误的学习方法,

只是在初学阶段,

你并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去单独练口语。

譬如当你“阅读”的时候,

你完全可以大声朗读某一段英语;

当你“听”英语新闻的时候,

你可以跟着播音员去读,等等。

虽然我不认为“说”是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不代表你不应该“说”。


 #6 为什么我说“最重要的就是听”


当我说“最重要的就是听”,

我其实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

你应该花最多的时间在“听”上面

但是,“花最多的时间”

并不等同于“最重要”。

因为三大元素的 “单词,阅读,听”

 对于学会一个语言是同等重要的。

而说到这儿,我需要再澄清一点:

当我说“听要占你的学习时间的90%”

的时候,我指的是

你的英语达到“基本流利”之前

所需要花的时间。

但如果你已经达到基本流利程度,

想再往上提高的话,

你就应该多花时间在其他方面了

(就像很多“文盲”也能说流利的母语,

但是要再往上提升就不能只靠“听”了)。


 #7 传统的 “听说读写” 不适用于学习英语


虽然我们常说学习语言要“听说读写”,

但并不代表我们从一开始学习

就应该同时兼顾“听说读写”

我认为“听说读写”的学习框架

更适用于学习中文,

而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

就是错误地把学习中文的理念

硬搬到英语学习上面。

那为什么这三者中我

特别强调阅读呢?

很简单,因为“说”和“写”

是语言的输出,

而阅读是语言的输入

你必须肚子里有墨水,

你才能说的出来;

你必须读书破万卷,

才能下笔如有神。

因此“读”是三者中是提高英语

最有效的方法。

“多说”和“多写”

对你提高英语会有帮助吗?

当然会。但正如我之前说的,

几乎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有效果,

但最有效率的只有一个。

在不考虑“应试”的前提下,

我认为所有英语学习者的目标

应该是最短时间内

“达到100万微信用户”

(过了这道坎儿,你就可以爱咋学咋学);


#8 “听写”是学习英语的错误方法


用学汉语的方式学英语

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让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我这里要特别抨击的,

就是“听写”。

我记得以前我上小学是这样记单词的

譬如“dog”这个单词,

我会不断地念:D-O-G, Dog! 

D-O-G, Dog! … 

不断重复直到可以一想起Dog这个词,

就想起D-O-G这个拼法。

因为英语考试里

有类似于学习汉语的“听写”

这一部分,

要求学生们必须准确地拼写出单词。

因为中文是象形文字,

每一个字都需要去记如何写,

所以“听写”这种学习方法

是完全合理的。

但把这种方法搬到学习

拼音文字的英语就大错特错!

老师应该教会学生的,

是如何灵活拼读26个英文字母,

而不是死板地去记如何拼写。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是:

把基础的单词学会并且拼写正确,

再学习新的更复杂的单词

这种“打基础”的学习方法

就是我之前抨击过的“攻关”式的学习法。

那么以下给大家分享的,

是我本人的“农村包围城市”学习法。

我用我自学日语的经历来举例。

(大家都知道,日语里有许多文字

是中文,所以感觉好像很容易,

但实际并非如此!)

我找到了一个学习日语的网站,

用了很短的时间把五十音图过了一遍,

然后就开始跟着录音学习日语单词

我的学习目的

并不是要把这些单词记住,

而是了解熟悉五十音图里的

平假名 片假名发音规则。

这样过了大概50-100个单词后,

我就开始了一段最激动人心、

最有趣的学习过程 

听歌


#9 最有娱乐性并且最有效率的“听歌”学习法


我先后听了 Speed,宇多田光,

松隆子,滨崎步,深田恭子......

然后我就一边放着日语音乐,

一边看着歌词跟读。

我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锻炼大脑对日语文字的拼读能力,

最终使自己可以完全不费劲地

看着文字发音。

大家如果也试过像我这样做的

就会知道:

一开始由于对文字的结构不熟悉,

要把歌词跟歌声对上

是非常吃力的。

但这同时也说明了

你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行,

在努力地熟悉这个陌生的文字,

因此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

我认为学习语言完全

不应该是枯燥的过程,

而是挑战智力的大脑运动。

但请大家注意:“挑战”不是“自虐”。

由于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较“烧脑”,

因此一旦我感觉到有点累了,

就会立刻停止。

如果我觉得跟不上,

就听一段停一段,

或者挑一首慢一点的歌来听。

我会把一首歌听三遍之后

就换另一首

(因为对我来说,

再怎么经典的歌曲,

听过了10遍之后

也会开始有点腻了)。

为了保证最高的学习效率,

我会频繁地让大脑休息

譬如说在“高强度听歌”之间,

花点时间研究一下

每首歌背后的历史,

毕竟学习日语不是仅仅

为了学习这个语言本身,

而是它背后的文化。

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则,

我们要追求的是

最大化每个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因此当你感到累了,

就应该停止,

因为你的学习效率正在开始下降。

同时,当你放弃“攻关”,

把一个你本来可以一天学会的东西,

分成几天去学,

其实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因为这给了你大脑通过睡眠

对新吸收的知识进行

巩固处理的机会。

比方说,日语的“你好”

(こんにちは–英文发音:konitsiwa)

相信很多喜欢看日本动漫的人来说,

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你没学过,

就算你现在重复念10遍,

到了明天你也未必还记得。

但如果你每天只念这个词一次,

过3-5天你就学会这个词了。

当你不断地“转换角度”

(就像我不断换听日语歌曲),

会加深你对这个语言的认识

就像一个习武的人,

光是跟A单练直到最终打赢A,

武艺当然也会提高;

但如果他是跟B, C, D, E 

都练完一轮后(即便一个都没赢),

再跟A去打,他就能更快打赢A。

就像我听完十遍 Speed 《热带夜》后,

并不能读着歌词唱出来;

但当我把另外七八首日语歌曲

都过三遍后,再回来听《热》,

发现莫名其妙地就能

跟上大部分歌词了。

说白了,

这其实就是因为“阅历”的积累。

跟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

“越是经历丰富的人

普遍工作能力越强”

的道理是一样的。


 #10 “维基百科”是你最好的外语学习教材


对学习英语有什么推荐的教材?

我最诚实的回答是:

没有任何单独的教材可以教会你英语

虽然我本人学过《新概念英语》1 - 4册,

但再怎么好的教材,

也是浩瀚英语世界里的一滴水。

其实互联网就是你最好的教材

因为当你学会了基本语法,

教材无非就是“阅读”

(但如果你要找一套教材心里才踏实,

那么我会推荐“可可英语”APP,

里面有众多的英语课文及录音)。

这里再分享一个学习语言的最佳资源

就是“维基百科”

(我认为这是21世纪出现的

最伟大的非盈利机构)

我学习90%的阅读材料都来自于它。

另一个与维基百科结合使用的工具,

就是“谷歌翻译”。

我使用的是谷歌的Chrome浏览器,

然后通过安装“谷歌翻译”的插件,

当我在维基百科上用外语阅读时,

可以用鼠标轻轻一点就查出单词的意思。

(因为在国内需要过墙,

所以上谷歌可能行不通,

所以推荐上国际版的 bing

网址为:cn.bing.com)。

就像我一直说的,

外语学习里并不存在逻辑性。

因此当你使用外语教材的时候,

你并不需要

像小说那样从头看起。

如果你对某个语言是零基础,

那么任何的入门教材对你都有用的

因为基础语法的内容

不管哪个教材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比较主要的语种,

我认为你根本不需要买教材,

直接上网搜,

总能搜到符合你的免费资源。

跟单独的书本教材相比,

通过互联网学习还有另一大优势,

就是你可以从多个网上的资源

了解同一个东西。

就像我本人学习日语时,

如碰到有语法上的疑问,

我并不会到一套常用的教材去查答案,

而是到网上去搜,搜到哪个就看哪个。

虽然“语法”都是一样的,

但这就像你用两只眼睛

更有立体感一样,

当你通过多个网络的资源去学习

(哪怕是完全一样的东西),

你对它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打个比方,

假如你对某个明星不熟悉,

然后你只有她的一张照片。

即便你盯着这张照片看很久,

你也很难在街上碰到她后把她认出来

因为你只看到一个平面,

你对她容貌的认识缺乏立体感。

相反,

因为我们在多个不同场合

(电影,海报)里见过章子怡,

因此不管她再怎么素颜,

也很难不被大家在街上认出来。

其实这也解释了

为什么中国学生感觉英语听力困难。

我上初中的时候,

每个学期的英语课本也就薄薄几页,

整个课本一个录音带就能放得下,

很多的单词只在录音带里

出现那么几次

(而且发音清晰,语速较慢)。

因此也难怪考听力的时候,

口音稍微一变,

语速稍微加快,

我们“缺乏阅历”的大脑

就认不出这个单词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那么强调“多听”,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你的“阅历”

没有任何的老师,

也没有任何的教材,

可以真正教会你英语。

你只有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

才会真正掌握英语。

不要迷信任何的“英语速成法”,

学习外语有方法,

但是没有捷径。

学习英语就像练咏春,

真功夫是需要自己下场练出来。

即便你师父是叶问,

但你整天在看他台上精彩表演,

自己没机会练也白搭。

本文地址:http://www.idanew.cn/?id=23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Daniel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